课程思政
 总书记与大学生(视频) 
 百年精神谱系 
 革命先驱 革命家 
 院士 科学家 
 红色建筑遗产 
 建筑学科关联性 
 相关工程案例 
 行业规范与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思政>>院士 科学家>>正文
 
袁隆平
2021-12-23 23:19  

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一、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二、人物生平及主要成就

袁隆平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2018年12月,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老近年来亲自谋划、选址、题名“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以下简称“隆平公园”),在广州谋划发展现代都市田园,千亩稻田育下良种,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隆平公园于2020年4月28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开园,规划面积约6662亩。过去,这个江心岛十分僻静,是广州最后一个只能通过渡轮到达的小岛。自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受袁隆平之托,就水稻试验田选址进行了现场考察,推进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田建设。随后,大吉沙岛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隆平公园处处是嫩绿的青苗,喷灌设备一字排开,浇灌着未来的希望。罗锡文院士表示,隆平公园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研培训、学术交流、大众科普的重要基地。

 

基于在黄埔区的良好发展机遇,袁隆平进一步与这里“牵手”。2020年6月3日,广东省农业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与推进会暨广州市农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黄埔长洲岛举行,其时,隆平院士港正式启动建设,选址位于长洲岛金洲大道南四号涌一河两岸,毗邻黄埔军校旧址,计划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

当时,袁隆平在发来的祝贺视频中说,“稻花飘香的时候,如果我身体好,我一定要到现场去看一看。”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一生都在追梦圆梦他不断改良杂交水稻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上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仔细一推算,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在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这次意外发现坚定了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信心。灵感来得突然,而研究之路漫漫。在稻田里逐一寻找三年后,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再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作出重大贡献。


我们追求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由袁隆平领衔的团队实现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2020年双季稻冲击1500公斤成功“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中国粮食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现实,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在袁隆平看来,自己工作的意义就是,粮食增产,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一次又一地创造杂交水稻领域的历史高度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牢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的疑问。当时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未来,全球的粮食生产也难以满足中国巨大的需求。

30年后的2020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编写的报告预测,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时,中国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预计有望增加。

丰收的背后,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

面对布朗的质疑,袁隆平的回应是:“(布朗)低估了科学、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潜力。”他认为,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到2017年,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多出来的50.1%,帮这个曾为吃饱肚子愁了千年的东方古国,养活了数亿人。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袁隆平被聘为首席顾问。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一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要从九零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2019年袁老90虚岁生日当天,他的一段日常感动无数网友。作为新晋“90后”袁隆平从未舍弃自己的稻田,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

 

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杨耀松这样说:“加盟‘90后’的他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2020年11月3日,第3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新闻发布会上,“90后”的袁隆平院士曾表示:“现在身体还可以,脑子不糊涂,要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工作”。在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珍惜粮食也是袁隆平对学生的要求,他曾表示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不下田就不带。只有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三、人物评价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新华网评)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人民网评)

中国的禾下土里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里有您的笑颜。将一生奉献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伊朗驻华大使馆评 )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新华网评)

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后,中外各界都表示沉痛悼念,这充分说明,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作的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外交部赵立坚评)

四、人物影响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校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 邮编:510090      粤ICP备05008833号